文化徽商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徽商
真知灼见给我们以启示
2014年04月28日 作者:南京市安徽商会 点击:

 

《文化徽商》刊评学术会议观点集粹
 
撰文/本刊记者林景怡
 
2014417日晚,在《文化徽商》全国理事会成立大会启幕前夕,《文化徽商》编辑部邀请参会的徽商界、文化界、新闻界专家、学者召开了一次评刊学术会议。会议由《文化徽商》主编梁平、《文化徽商》理事会副秘书长栗亮共同主持。会上,各位嘉宾就《文化徽商》的内容、版式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为《文化徽商》进一步拓展办刊思路,提高办刊水平带来了极大启示。
以下是会议实录:
 
梁平《文化徽商》主编):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能够出席我们《文化徽商》在此召开的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高端论坛。今晚我们邀请部分到会嘉宾参加刊评学术会议。希望倾听到大家的真知灼见,为我们进一步办出精品刊物提供思路,拓展空间。
我们召开这次学术性会议,主要是想回顾办刊三年来所经历的艰辛。办刊物非常不易,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纸媒的生存还是比较艰难的。很多报纸的发行量正在急剧下降,很多刊物出现了停刊的现象。但《文化徽商》三年来走过的路虽然艰辛,但成果颇丰,我们每走一步,都能留下坚实的脚印。
 
栗亮安徽经济报编辑部主任,《文化徽商》理事会副秘书长):非常感谢大家来给我们传经送宝,刊物要想办得长久是很难的,《文化徽商》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我们看到,《文化徽商》的版本非常特殊,不仅如此,它的内容也很特殊,主打文化牌。这些年来,财经类的杂志很多,文化类的杂志也很多,财经类的杂志逐渐占据了上风。而实际上,我们这本杂志是财经、文化内容的融合,所以叫做《文化徽商》。《文化徽商》办刊这几年来,一直坚持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路线。今天有幸邀请到企业界的朋友和文化传媒的专家,我们很想倾听大家对于这本杂志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有什么看法。
 
孙然《文化徽商》编委会主任、古韵传媒董事长):刚才梁平先生说到了“艰辛”两个字,实际上我想说的更多的不止是艰辛二字,还有感动。你看,我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朋友,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亲情、爱情,他们放弃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为了《文化徽商》走到了一起。所以我们虽然艰辛,但是快乐,因为有这种感动。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
在全国理事会召开之际,我和《安徽经济报》的马总进行了多次的探讨。没有《安徽经济报》,我们没有这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我要感谢《安徽经济报》,第二,我要感谢梁总和围绕着《文化徽商》进行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没有他们夜以继日挖空心思的努力,《文化徽商》无法走到今天的地步。最后我最要感谢的是一直默默持守着《文化徽商》,对《文化徽商》有难舍情结的读者们和大家对杂志的支持。正是有你们的关爱才支撑了我们的远行。我们需要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思想。
今天我跟伍先生谈论文化时,说到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路去锤炼它,去找出一种更为明晰的思路让文化更能够在商业领域乘风破浪。我们需要文化,我们渴求文化,我们为此要不断地努力。《文化徽商》一定要听到你们由衷的声音,你们好的建议、严厉的批评都是我们要听的。你们的关爱、思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希望大家在今晚对《文化徽商》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哪怕是我们今天没办法实现的,我们也会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
 
伍继延国内著名商业文化研究学者):谢谢大家。我这个人非常不客气,刚才跟孙总吃饭的时候我就说,我已经算出来了,你办杂志办了三年,一年一百万的亏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做过同样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想推动我们的国家更好地发展,推动我们的家乡更好地进步,推动我们的家乡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
孙总请我来探讨《文化徽商》的问题,我很冒昧地来了。如果我要给《文化徽商》刊评研讨会提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我首先要表达的是一种敬意。这种敬意就是我对一个先知这种孤独的呐喊的敬意。
同时,我要表达我一种深切的同情。我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这样傻乎乎的事情。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试图通过文化自觉来唤醒那些孤独的灵魂,那就注定了我们的孤独。但是我想,好在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民智已开的时代。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学习者。
所以我的建议是第一,《文化徽商》要尽快建立互联网的平台,而不是再这么辛辛苦苦地印这种纸质媒体。第二,要更聚焦。我们要在市场的基础上重估一切价值,重新定义文化。有些所谓纯文化的东西,可以丢弃。互联网时代信息、咨询的来源太广泛了。所以登那些台纯文化的、太老的资料没有什么意义。
 
何伟河北安徽商会会长):《文化徽商》办得是确实好,说心里话。我就任会长之后每一期都读。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现在我们的腰包都鼓啦,但文化确实在缺失。所以孙总办这个《文化徽商》,办得非常精彩。对此我深有感触。三年前,我也创办了文化公司,拍电影和电视剧,就是要挖掘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兴衰。现在大家都有钱了,有钱之后要干什么?他不知道。他觉得进商场买点衣服挺高兴,陪老婆孩子玩一玩也挺高兴。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没有文化,是非常可怕的。那就要衰落了。我们应该有大的志向,为国家的兴衰稍微考虑一下。这一点点良知,可能会唤醒我们民族的希望
 
马顺生安徽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文化徽商》这本非官方的杂志能够办到今天这个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能够用心办刊、办报的人不多,用心办文化刊物的就更少。未来我们都不能预见,但一定会发展。“文化”是什么,很多人说过,但都说不清。我们说美国很厉害,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的三个地方。五角大楼——代表军事,华尔街——代表经济,好莱坞——代表文化。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影响最为久远的。
 
程华才吴江裕安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自从接触《文化徽商》后很振奋,首先这本杂志突出了徽商文化的历史底蕴。其次是它的大气走进了各地徽商的心中,切合新时代全球经济大潮的背景。第三是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发展圈子经济。所以这本杂志非常棒,孙总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所有的徽商在一起战斗!
 
周帅杭州市安徽商会秘书长):带头人的执着和团队的团结促使了这本自由度高、灵活度大的杂志的不断发展,徽商圈子需要这样的媒介平台。我有三点建议,第一:中国人现在普遍信仰缺失,杂志要有一定的文骨和坚守;第二:要立足于徽商文化,汲取其它商帮的优秀文化;第三:要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让平台成为载体。
 
徐生兵镇江安徽商会秘书长):网媒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一定不能完全代替纸媒。其次,《文化徽商》封面人物是对榜样人物的树立,体现了徽商企业家的精神面貌。我建议历史性的东西不要太多,多写一些安徽的人,安徽的山水。成为推广安徽的平台。
 
朱胜利人民日报《艺术家》杂志主编):我认为孙总不仅仅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媒体,而是在做一个文化产业。我们讨论的也不是一个杂志的问题而是一个平台的问题。《文化徽商》是徽商文化的一个引领,使徽商更有文化,让徽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我相信它一定能够走的更远。
 
程银银新华日报企业版主编):我也认为互联网代替不了纸媒,纸媒仍有发展空间,但是空间的大小、如何发挥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做。而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应该相互交流以更好地弘扬徽商文化。
 
王全(苏州中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先我要感谢这样的平台,每当看到《文化徽商》这本杂志时,我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这本杂志提升了徽商的文化人身份。很多企业难以长久就是因为文化缺失,而《文化徽商》对我们的启迪开拓,让我们都有了努力的方向。如果一定要找缺点,我认为就是3年了还没有赚钱。没有经济支撑的文化不能长远,我们要集思广益为这本杂志出力,打好经营这一张牌。
 
张赟(昆山安徽商会秘书长):首先《文化徽商》这本杂志版面大气、纸张有特色、内容好、具有收藏价值。不过我建议首先要建立采编、经营两支队伍,实行专人专事,并要在全国设立通联站。其次要增加原创性稿件内容,提高图片质量,内容上也要涉及其它商会,并利用这个平台曝光一些社会死角。要跳出杂志做杂志,多举办活动,形成自己的经济圈,增加附加产品的价值。
 
宋彦军(南京文广新局副局长):《文化徽商》是安徽人的骄傲,希望越办越好!
 
李志忠(安徽梅里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是在安徽池州做民以食为天的粮食企业的,我也是《文化徽商》的新成员,在今年的第三期《文化徽商》杂志上,孙然先生将我们企业宣传了出去,没几天,我们池州市政协秘书长打电话给我,说他在《文化徽商》杂志上看到了相关报道,觉得我的企业发展的很好,从这点我感觉到《文化徽商》的发行量和影响力都是很不错的。
 
周晓汉(《文化徽商》全国理事会秘书长):大家对《文化徽商》的各种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学术讨论会就应该有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这些思想火花的碰撞能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就如同搞科研,很多边缘的学科在一起就能产生新的东西。《文化徽商》中,徽商文化既是基础,但是发展也受到这个局限。我们此次召开全国理事会,意在突破这个局限,能够使《文化徽商》成为弘扬商业文化的平台,使《文化徽商》成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杂志。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有删减)
 
    3600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联系电话:025-87716595
  • 网 址:www.njhuishang.com
  • 联系地址:南京江宁绿地之窗南广场B1栋徽商大厦1507室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njhuishang

Copyright © 2010-2024  技术支持:腾航网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