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六朝古都南京挟东南之胜,物华天宝,自古繁华。古老沧桑的历史为她留下了许多美丽动听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金陵”了。
为何叫“金陵”呢?
据古籍《金陵图经》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尽得吴故地,筑起石头山,始建邑。然此地后有钟山为靠、前有秦淮为照,且大江环绕,龙盘虎踞王气太甚。楚威王甚惧,遂下令在钟山“龙脉”处埋金人以镇之,由此得名“金陵”,钟山亦被称为“紫金山”。《金陵图经》只是一本类似于《山海经》的古书,所载的故事不乏离奇,但这反而增添了几分神密浪漫色彩,古往今来不知激起多少人美好想象,前往钟山寻找金陵之“金”者络驿不绝,然而结果都是失望而归。
响当当的“金陵”之称难道徒有虚名吗?神秘古老的金陵之“金”究竟在哪儿呢?2000多年的失望之后,人们不免迷惑了。
然而今天,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金陵”之称名副其实,金陵之“金”确实存在,且历2000年风雨依然金光灿烂。她就是位于南京东南江宁县享誉四海被称为中国金箔王国的南京金箔集团。
金碧辉煌源此处
天安门城楼为何金光闪闪?
故宫金銮殿为何金碧辉煌?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字为何光芒烁烁?
人民大会堂前的国微为何金光灿灿?
布达拉宫的大佛为何金采奕奕?
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为何号称“神药金丹”?
……
原来,中国所有的金碧辉煌,竟都来自“金陵”金箔,都是由金箔艺人生产出来的成千上万张比纸还薄的“金箔”贴裹而成。
中华金箔诞生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史学界众说纷纭。专家根据大量考古发现认为:金箔源自一个早已消逝的远古文明。发明于中国、已有7000年历史的中国漆艺,调色制画就掺和着一个重要原料——金粉。金箔主要伴随着中国独有的道学而存在和发展,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许多象姜尚一样的道学大师,被称为国师。2500年前的西周末年,老子李耳著《道德经》5000言,把中国道学推向顶峰。金箔、冶金术和炼丹术同时存在,成为道家寻求长生不死之药的主要途径。1760多年前,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出生于江宁、成长于江宁、成仙得道于江宁、传道授业于江宁,被江宁金箔艺人祖祖辈辈拜为祖师爷。从此制箔业在江宁代代相传。由于地处金陵,所制金箔遂被定名为“金陵”金箔。唐、宋、元、明、清以来,在江宁花园乡一带,几乎家家都有小作坊,男锤金箔、女织锦线,方圆十里箔锤声声。两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寺庙贴金使金箔有了更为广泛的用途,制箔业形成高潮。“有山就有庙,有庙就有佛,有佛就要贴金箔”,金陵之地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时历史的写照。自古以来,金箔的用途除了漆艺绘画、炼丹制药、寺庙贴金以外,还发展到中国剪纸、工艺装饰、以及织金云锦、制作皇袍等;明清时期,“金陵”金箔更广泛地运用于佛教,金箔工艺及产品还流传东瀛及东南亚。据《故宫志》和清东陵慈禧墓铭文记载,明清故宫所用金箔、皇家龙衣龙袍,所用金箔,全部出自江宁。江宁——中国金箔故乡的盛名四海名扬,“金陵”金箔也成为1760年传世品牌。
说来说去,全是金箔,但传说中楚威王埋下的可是“金人”啊!说起“金人”,我们便不能不提起一个人来,他就是那个被誉为“中国金箔大王”,“再现金箔光辉的人”,南京金箔集团总裁——江宝全。
金陵金箔东山起
金箔因其华美、珍贵长期以来一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昌则旺,国衰则亡。明清盛世,金箔曾红红火火。解放前,中国国土战火不断,民不聊生,金箔日益衰落。新中国建立以后,国泰民安,金箔又抬头。1955年在国家和政府帮助下,65名金箔艺人自发组成了江宁金箔厂,从此,千年金箔走上了集体经营的道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历史到了那个“全国一片红”的年代,金箔成为“四旧”,惨遭涂炭,好容易捱过了文革,1983年夏,一场特大洪水又将刚刚有点起色的江宁金箔厂淹得奄奄一息,厂址被迫从花园乡迁到了江宁县城东山镇,打箔艺人四处飘荡,时年小厂固定资产38万元,年产值只有175万元,负债倒有197万元。企业严重资不抵债,千年古艺命悬一线,金箔之花几欲凋零。然而,或许长年为佛贴身的金箔福大命大,1983年底,一个叫江宝全的人来到了金箔厂,从此,“金陵”金箔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宝全,何许人也?他大耳阔面、小眼直鼻、体黑而胖,既不属于“五大”,也不属于“五小”,但怎么看都觉得有些福相,一句话,凡人也。江宝全到金箔厂之前,任江宁最大企业化肥厂政工科长,时年正待提拔,谁知政府一纸调令将其从米箩调到糠箩。当江宝全站在东山镇最东面的一片坟堆上,望着这个破败的小作坊,他憋足了气,决心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新建一个“中国的金箔王国”。
东山镇是江宁县城所在地,因城西有“东山”而得名。此东山就是东晋谢安指挥淝水大战,“东山再起”之处。“金陵”金箔昔日繁盛,而今破败,能否东山再起呢?江宝全仔细调查分析之后,认定金箔厂并非产品不行。“金陵”金箔乃传世国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佛教、旅游、文化事业百废俱兴,装点江山,“金陵”金箔必不可少。金箔厂抱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症结就在于观念保守,管理不严,机制不活。怎么办?江宝全时年正值“三十七八,意气风发”,他把心一横:“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于是,他走家窜户,把几十名退休、改行的金箔老艺人请回到厂里,又把金箔老传人、当了几十年技术厂长的牟长松聘为高级顾问,组建了一个专门培养年轻人的“家生班”,接着江宝全又嘁哩咔嚓将几个吃大锅饭的车间改为分厂,独立核算、责任到人、承包经营;自己则日夜忙于跑市场、摸行情,抓质量,发动职工,鼓励职工。金箔厂一时成为“江宁的小深圳”。企业很快得到休养生息,出现转机。广大职工一致拥护称好,同时,也有些人不理解,非议不少。但江宝全不顾任何非议,用“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三坚精神狠抓改革。
观念的保守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搞改革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长期以来,金箔厂“厂房鸟笼式、生产作坊式、工艺传统式”,特别是打箔,坐的是小板凳、垫的是小砖头、用的是火炕、烧的是煤基,一切凭经验办事,传统烙印太深。但员工们司空见惯,从来如此,只好如此,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点也不能动。江宝全偏不信这个邪。刚好厂里有一个新砌的老虎灶,江宝全立马下令,扒掉老虎灶,从南京购回一台新式节能茶水炉。“新砌的老虎灶还没用就扒掉,太浪费了。”“厂里负债这么多,只能用老虎灶凑合,姓江的看来是个花钱的祖宗,不懂办厂。”这一小小的“改革”竟在厂里引起轩然大波。江宝全立即组织召开职工大会,他站在台上,目光炯炯:“扒掉老虎灶,不仅是要让大家喝上方便水,更重要的是要扫除大家落后的小农意识。”员工听后,心有不服,但没隔几日越来越感到茶水炉比老虎灶方便,终于心服。江宝全抓住契机,组织技术人马从金箔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全面进行技术改造。“科学化、正规化、数据化”使“金陵”金箔质量稳定上乘。1985年,金箔厂制定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金箔标准,如今这一标准已成为中国金箔行业的国标;1987年“金陵”牌金箔获得国家最高质量金奖,为40年来南京市地方工业夺得第一枚金牌,成为南京市最叫得响的名牌。
“金陵”金箔因质优价廉,1987年,终于插上了金色的翅膀飞出了国门,正当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时,一则反馈的消息却令江宝全陷入了沉思。香港一家公司销往台湾的一百四十三万张金箔,出现了粘连现象。外销产品出现质量事故,这还了得?经过鉴定,原因在于外方提供的金箔衬纸油性较大,粘连了柔软似缎的金箔。尽管责任不在厂方,但江宝全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定,全部重新翻工,由金箔艺人将粘连的金箔一张一张从包装材料上挑下,重新夹放。一百四十三万张金箔,需要一百多个女工连续两个月的加班赶工。这样做意味着什么?江宝全自然掂得出份量。但若不这样重新翻工,粘连金箔将在海外影响着江宁金箔的信誉。江宝全知道,“金陵”金箔不单单属于江宁人,它是我国外贸出口产品中的一绝。江宁金箔的形象,关系着国家形象。江宝全和他的得力助手何其保等人连夜召开会议,发布“临战”动员:“干!不要问数字有多少,也不要问是谁的责任,更不要算经济帐。绝不能让一张这样的金箔销到台湾去,绝不能一丝一毫地损害大陆商品的信誉!”星月作证,在那些日子里,江宁金箔厂有多少女工放弃了与恋人约会、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有的姑娘甚至推迟了婚期……金箔人为了维护“金陵”金箔的荣誉,宁愿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是金箔传人的魄力。
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改革大潮中奋勇搏击的江宝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观念领先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发展,思维必须超前。为了使员工们认清改革开放的形势,把握自己的行为方向,他又结合实际创造了轰动全国的“五大土理论”。“五大土理论”貌土质实,通俗易懂,员工们对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豁然开朗,积极性、创造性高涨,整个金箔厂一片生机。
如今金箔集团年生产金箔已达数亿张,年使用原料黄金已达一吨多,“金陵”金箔不仅占据了国内80%的市场,而且还远销美、俄、法、意、台湾、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唐人街、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在扎伊尔总统官邸……你都能看到“金陵”金箔的奇光异彩。1990年,李鹏总理亲临视察后挥笔题词:“金箔之光,灿烂辉煌”;1993年,荣毅仁副主席视察金箔集团后也欣然写下“金陵金箔,中华一绝”。“金陵”金箔已成为世界级品牌,金箔集团也超过日本、德国、泰国、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基地。1998年,江宝全本人更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千古“金陵”金箔终于东山再起。
创新铸就金箔城
在金箔集团,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居安思危、永无句号”。“金陵”金箔已名扬天下了,但金箔集团始终不忘发展。因此,光会“看”不行,还要会“干”;光做观念的领导者不行,还要做市场的领导者。什么叫领导?江宝全说:“领导就是走在前面,并且能控制后面的人”,那么如何领导市场,制造风源呢?——创新。于是江宝全大会小会逢会必喊:“企业要发展,必须搞创新。创新就像吃肉,嘴里吃着第一块,筷子夹着第二块,眼睛盯着第三块,脑子里想着第四块”,此言一出,人人顿悟。
搞创新并非瞎创,江宝全说:“企业家要会畅想。”1984年,江宝全出差北京。在街头偶然看到“全聚德”烤鸭店的招牌金光闪闪,他眼睛一亮,过去都是光卖金箔,给人家搞装潢或制作工艺品,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搞金箔深加工呢?回厂以后,他立即派一名技术骨干到天津古建筑队学习贴金技术,回厂后又带出十多名徒弟,当年就办成了贴金工艺厂,还为江苏电视台制作了第一块金字招牌。“金字招牌,豪华气派”的广告词响遍全国,上门订做者应接不暇。1991年,新年将至,贴金工艺厂正大战年末岁尾,一个喜讯从北京传来:中央电视台要做金字招牌和台标。“这可是第一件京都珍品,必须做好”江宝全下了死命令,贴金工艺厂上上下下行动起来,他们把这块金字招牌当作“皇家贡品”来做。北京的冬天风沙漫天,严寒刺骨,但工人们心里却热血沸腾,他们爬上一百零八米高的中央电视台主楼顶,将金光闪闪的CCTV台标安装其上。接着,又将“中央电视台”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安装在中央电视台二楼演播大厅上。耸立于中央电视台的金字招牌,为中央电视台、为北京城添光加彩,也为欢度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江宝全也因此应邀参加了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金字招牌一炮打响,金箔集团的贴金工艺也闻名全国。然而江宝全却并不满足,他的心更大了,“要是有一个轰动世界的产品就好了”,他期待着……
1997年4月26日早晨,一份急电摆到了江宝全桌上:为庆祝香港回归,中央政府赠香港特区大礼青铜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急需你厂贴金……,江宝全腾地站起来,这位“中国金箔大王”炯炯的眼睛里透露出喜悦的光芒“终于等来了”,在紧急会议上,江宝全举起拳头重重地砸在桌上,“这是党和国家、全国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只许一次成功,绝对不许有任何闪失”。璀璨的紫荆花可以作证,在4月26日接受任务后的49个日日夜夜里,金箔集团的8名顶级贴金工人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他们昼夜加工,24小时轮班。有些部分必须仰卧施工,生漆胶不时溅在脸上、身上,他们顾不得擦拭;有的工人贴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为了避免耽误时间,工人们都是连续10小时不喝水……6月15日,共贴有1.8万张金箔的紫荆花在国务院领导连连称好声中正式启运香港。7月1日,当金光灿灿的紫荆花盛开在回归的“东方之珠”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住了,多么精妙的工艺、多么神奇的手法,人们啧啧称赞。而此时此刻,金箔集团也是一片沸腾,各种贺电雪片飞来,江宝全那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开心地笑了,“千年金箔光耀世界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由于金箔集团贴金工艺质量完美,国家一些重大礼品的贴金工程全部交给了金箔集团。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江泽民主席赠送的礼品“贴金全家福”、1999年澳门回归,中央政府赠送的大礼“盛世莲花”全部出自金箔集团之手。
创新贵在永无止境,在不断创新中偿到甜头的金箔人更加坚定了“开创新品、引导消费”的决心。金陵金箔是“国之瑰宝,古艺奇葩”,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如何把它做得更大呢?
1993年,江宝全在与一位台湾客人交谈中偶然听说“在金箔上做画”的想法,他灵机一动:黄金自古名贵,世界各地的人都崇拜黄金,将金箔与画结合,做出来的“金箔画”必定高贵典雅。送走客人后,他连夜拍板,开发“金箔画”。几个月后,第一幅金箔画成功面市,由于高贵典雅,一上市就深受好评。然而由于当时人们的消费层次不够,对黄金的认识也有偏差,产品看得人多,买的人少。员工们有些动摇了,但江宝全认定只要是好产品,就不怕市场考验,关键是要耐得住性子。果不其然,到了1995年,随着黄金市场的放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箔画俏销了,到1998、1999年,金箔画在全国掀起强烈风暴,产品供不应求,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据统计南京地区因搞金箔画吃金箔集团“剩饭”而成百万富翁者就不下数十个。金箔画成为南京地区致富一方,且最有名气的产品。江宝全并不满足,最近,集团下属的宝玉金箔工艺公司又接连开发出堆金画、陶釉画、彩金画、剪金画等金箔画新品,产品高档精美,还未上市就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另一场销售风暴已成定势。
小小金箔,可做的文章实在太多。一次,他在日本,化妆品柜台上有衬金箔的茅胎纸卖,且价格不菲,当得知这种粘有金屑的茅胎纸是女孩子用来擦脸的,且去油保湿功能好时,他又激动了好一阵……如今金箔集团自行开发生产的金宝丽金箔化妆品已走向市场,正欲“香飘世界”。
凭着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凭着“企业家的产品畅想理论”,金箔集团在做大做强金箔产品的同时,还不断涉及烟草材料、包装印刷、机电、食品、房地产、三产、教育等多个领域,并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特、奇、冷、稀、精”上做足文章,使企业保持强盛后劲。1999年金箔集团实现产值5.4亿元,利税7000万元。
如今的东山镇走有金箔路、逛有金箔城、吃有金箔菜、喝有金箔酒、赏有金箔艺、学有金箔校……江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金箔王城”。
有“金箔大王”江宝全,有“金箔王城”江宁县,谁还敢说金陵无“金”呢。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由庞树根修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