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司农朱邑
2014年07月03日
作者:南京市安徽商会
点击:
朱邑(?—前61年)字仲卿,庐江舒人(今安徽舒城县)。汉宣帝时任桐乡(庐江西)啬夫,管理地方诉讼和赋税。他出身于农家,了解民间疾苦,为政廉平不苛,爱护平民百姓,体恤孤寡老人,受到吏、民的爱戴和崇敬。后被举贤良,迁大名府农丞,继而升迁北海太守。他在任期内,微服私访,息讼平冤,为民作主;平时力劝农桑,兴利除弊,奖掖后进。“治行第一”,政绩显著,北海民众无不交口称赞。后选拔入京,任职大司农,为朝廷掌管租税钱谷盐铁等项,尽职尽责,为发展经济作出贡献。受到皇帝器重、廷臣尊敬,跃居卿位。
朱邑生性敦厚,为官清正,待人平恕。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帮助。他居处俭节,常用自己所得的奉禄接济邻里,为官数十年家无余财。晚年十分怀念故里的山山水水和黎民百姓。神爵元年(前61年)他重病弥留之际,嘱咐其子曰:“我原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我,不如桐乡民”。朱邑逝世后,汉宣帝刘询下诏赞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无疆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悯之!其赐邑黄金百斤,奉其祭祀”。其子遵邑遗嘱,扶柩南归,安葬于桐乡。“民果共为起冢立祠,岁时祭祀不绝”。
朱邑是我国古代史上有作为的官员,为民福祉,“治行”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生平事迹被载入史册,他的难能可贵精神被铭刻在历史记忆之中。今考汉时桐乡属舒县地(高祖四年、前202年置舒县,翌年别置龙舒县),也就是后来的舒城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置)南、桐城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北地区。所以舒、桐两县都以朱邑为骄傲,理所当然将他的生平事迹载入各自县志的《人物志·名臣》中。《舒城县志》在卷“古迹”中还有:“朱邑祠,旧在大东门外,神爵元年建。明万历间,县令杨文正重修,壬午毁。雍正元年,监生靳三益等移建西山。相传,元至正间子孙改姓靳,今九井靳氏,其裔也。”在“壇庙”中有:“二贤祠,祀汉文翁、朱邑,在小东门外二里。康熙五十九年,知县陈守仁常讲学于此,今名双松庵”的记述。《桐城县志》也有这样记述:唐元和八年(813),于桐城西郭外的石井铺(今范岗镇朱公村)重新修墓(朱邑)立碑。书法家李邕书写诗文。明桐城县主簿夏仲寅于墓旁建“朱大司农祠”。桐城旧志还录有天启范世监《谒朱司农墓》:“司农墓枕碧峰旁,老尽萧萧旧向杨。长以一抔存汉士,共教千载说桐乡。古碑斑驳云犹护,怪石奇倾树欲僵。我读遗篇如觌面,仍携椒酒拜斜阳。”清桐城诗人方文《朱司农墓》诗曰:“汉朝陵墓有谁存?丞相通侯不足论。底事啬夫堂尚在,年年父老荐鸡豚”。今朱邑墓尚存,朱公祠已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