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两银子做成了五十万两银子的生意。这是一次典型的“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的案例。一张栈单,托了中外两家,一“转”一“亮”,就盖住了两个“坛子,”手法极其精明老道。实际上,做生意即是一种资金和实力的较量,更是一种智力的比拼。做生意要有本钱,但如何为自己弄到本钱,却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头脑和灵活变通的手腕。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总是能够凭借高超的智慧为自己“变”出本钱来。
俗话说: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装钱的匣子”,钱本不会自己长脚靠近你,任何人想财源滚滚都要有搂的精神,有最合适搂钱的方式。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懂得投资,懂得以钱生钱。
胡雪岩曾经有过一种很大气的表示:“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过瘾就完事。我有了钱要用出去!”生意人就该有这股子大气。有了就要用出去,在不断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没有能力准确发现投资方向,或者不敢大胆投资的人,换句话说,有了钱不想着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实业家。
纵观胡雪岩的发达过程,他白手起家,几年间,便成为富国敌国的超级富豪,以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红顶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总是不限一门一行,总在不断为自己开拓着新的投资方向,并且看准了就大胆投资,丝毫没有犹豫。
在胡雪岩事业的鼎盛时期,他的生意几乎涉及到他所能涉足到的所有行当,长线投资如钱庄、丝茶、药店以及典当业和房地产等,可以说是金融和实业无一错过。短线如军火、粮食等,所有生意在当时条件下都是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生意。胡雪岩的灵活变通由他的投资的曲线就可以发现一二,再加上他的投资方式变化多样,不会固定一种或几种,更多时候是相互结合,在长线投资的同时根据社会形势与需求穿插适当的短线,所以他的生意就像一张错落有致的网,四通八达起来。
很显然,胡雪岩如果没有那种有了钱一定想方设法用出去的大气,如果死守着自己熟悉的钱庄生意而不思开拓进取,他的生意绝不会做的如此轰轰烈烈,因为它的内心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所以才会有这样过人的胆识和魄力。
当然,胡雪岩超人的经商胆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磨练出来的,善于在各种情况下看出戏来,求变就要自己先变,自己变化要从眼光和思想开始,胡雪岩有句话“顶要紧的是眼光,”他认为:“做生意怎样精明,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得什么!”只有眼光是“顶要紧”。这话可谓道理很深。
胡雪岩说的眼光,从常理上看,不外乎要看得“准”,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出门道来,比如胡雪岩由战事起落影响粮食生产看到贩运粮食的前景,应为战争的伤痛看到需要帮助士兵与平民而经营药业,这些都是看得准。二是看得“开”,不能只把眼光盯在自己熟悉的那一行当。比如胡雪岩做钱庄,却在粮食贩运一行看到了自己可以一为的天地。
从经营范围的选择和拓展的角度来说眼光特别重要,胡雪岩过人的气魄和胆识给人的启发是:一个没有在商场上开疆拓土气魄的商人,绝不可能在本业之外看到自己还有可以作为的天地。比如同在一起的古应春和尤五,天天看着大上海,对上海的熟悉远胜胡雪岩,而且也都知道战乱年代粮食的价值,可他们就是想不到要去做粮食生意。看到商机才能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才能获得新的成功。胡雪岩的成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由此可见,大生意人的眼光,往往能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机会,而小生意人,则只会留意眼前的机会,要想成为一个大手笔的生意人,要有眼光、有胆识,最重要的还要有开拓的精神。这时候对于眼光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个层次,不仅要“准”还要“开”要“远”,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财路。
同样多的资金,在不同人的手里就能用出不同的效果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天壤之别,关键就在于“生意智商”的高低。这种智商有先天的成分但更多是后天的培养,一个懂得培养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生意场甚至人生中最终的胜利者,胡雪岩懂得这个道理,并能以此活用到自己每一次挑战之中。
胡雪岩在湖州收到生丝运到上海时,正值小刀会在上海起事。小刀会占领了上海县城,不仅隔开了租界和上海县城之间的联系,也封锁了苏、松、太地区进出上海的通道,断绝了上海除海路之外与内地的所有联系。上海与外部交通断绝,上海市场生丝的来路也随之中断,仅存上年积存的陈丝,而此时又传来消息,驻在上海的洋商由于战事在即,更加急于购进生丝以备急需。这在胡雪岩看来,无疑又是个绝好的赚大钱的机会,因为如此一来,生丝的价钱必然看好,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大赚一票,这一情况更坚定了胡雪岩要“销洋庄”的打算。
然而,要做“销洋庄”的生意,第一步首先是要控制洋庄市场,垄断价格,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大致有两个办法:一是说服上海丝行同业联会,公议价格,彼此合作,共同对付洋人。二是自己拿出一笔资金,在上海就地收丝囤积,使洋人买丝就必须找我,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前者需要的齐心协力,必须有一个说话有份量的人的倡议,才可能达到积极的效果,而对于生丝生意刚刚起步的胡雪岩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同行的认可度和威信都不够,因此第一个办法还不一定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而从生意运作的角度看,即使能成也不能完全放弃第二个办法,因为自己现在的情形十分需要囤积更多的生丝做生意谈判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在上海就地买生丝的办法是可取的。这既是控制市场,垄断价格的基础,也是能使自己实现了控制市场的设想,迫使洋人就范之后能够获得更大利润的条件。同时,生丝囤积量的增加也可以提高他在上海丝商中的地位,为联络上海同业的运作增加影响力。
不过问题是资金,在上海就地买丝需要大量本钱。胡雪岩此时只有价值十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如此算来胡雪岩要在上海就地买丝又可以说是没有一分钱本钱,不过,胡雪岩的生意智商非常人能比,他总能想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办法。
胡雪岩的办法是这样,第一,他准备把存在裕记货栈那批十万两银子的生丝作抵押,向洋行借款,把“栈单”化成现银,在上海就地收货。对于胡雪岩的想法,他的生意伙伴尤五不理解地问:“你的脑筋倒动的不错,不过我就不明白,为啥不直接向钱庄借款呢?”
胡雪岩笑了,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五哥,我要拿那张栈单变个戏法儿。”他低声说道:“‘三大’那面的款子,要有个说法,就说我有笔款子划给你,不过要等我的丝脱手之后,才能料理清楚。栈单给他们瞧一瞧,货色又在货栈里不曾动,他们自然放心,哪晓得我的栈单已经抵押出去了?”
可见胡雪岩在才智过人的同时还紧紧抓牢对方的心理,这巧用资金的同时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智力大比拼。
等他解决了漕帮借款到期的问题,就可以将这张栈单再使用一次,用它来与洋行交涉,议定以裕记丝行的生丝做抵押,向洋行借款,这样也就把栈单变成了现银。洋行有栈单留存,不会不给贷款,而栈单也不会流入钱庄,“三大”方面也不会知道栈单已经抵押出去了,戏法也就不会被揭穿。
第二个办法,一直是胡雪岩的理想,丝商联合起来与洋行打交道。然后可以制人而不制于人。这个理想之所以称谓理想就是它的实现有很大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事情。而眼前胡雪岩打算利用尤五的关系和他自己的口才,说服在上海的同行彼此合作也有两个办法。“第一,我们先付定金,或者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货色就归我们,等半年之后付款提货。价钱上通扯起来,当然要比他现在就脱手来得划算,人家才会点头。第二个是联络所有的‘丝客人’,相约不卖,我们去向洋人接头讲价,成交以后,抽取佣金。”
这样一来,十万两银子就可以做五十万两银子的生意。这是一次典型的“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一张栈单,托了中外两家,一“转”一“亮,就盖住了两个“坛子,”手法极其精到熟练。实际上,做生意即是一种资金和实力的较量,更是一种智力的比拼。做生意要有本钱,但如何为自己弄到本钱,却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头脑和灵活变通的手腕。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总是能够凭借高超的智慧为自己“变”出本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