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起飞,让世界都看见”。今晚,亚青开幕式的主题曲《让梦想起飞》将在古都金陵唱响,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大幕拉开。
亚洲青年运动会是亚奥理事会旗下设立的第五个综合运动会,旨在加强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青少年的交流与沟通,在亚洲青少年中传播奥林匹克精神,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加体育和文化教育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回首 2010年11月13日,在广州召开的第29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通过了由南京举办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的决议。从那一刻起,南京定下了与亚洲的“青春之约”。
这是中国与亚奥理事会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的又一次携手;这是江苏和南京首次承办的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这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一次预演。
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相比,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在筹办过程中承载着不一样的使命——国际社会期盼南京深刻诠释青年奥运的理念,打造健康清新,真正回归体育本源的运动会;中国期望探索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办会方式,展现全新体育大国形象。
青年人为主体、文教体融合、节俭办赛、借力网络新技术、让城市更美好……在过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肩负使命的南京,用专注、创新和激情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探索着一条转型办会之路。
此时此刻,南京顺利完成了全部4阶段两百多个节点任务,实现了3年前筹办赛会的庄严承诺。
此时此刻,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南京正敞开怀抱欢迎来自4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2600名14—17岁的运动员,以及他们的家人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参加一场为期9天的文化、教育、体育融合的大“派对”。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则亚洲强。这一刻“青春盛会、活力亚洲”的梦想正在飞扬。
为青少年办、让青少年自己办,90后担当主人翁
亚青会期间,一部谐音为“南京,爱你一生一世”的微电影《南京·201314》亮相。这部18分钟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唱主角的是两位“小青柠”(亚青志愿者),作为南京亚青组委执行主席和城市负责人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其中客串了几十秒的“配角戏”。
这样的角色搭配比例,正是亚青会筹办过程的一个缩影——青少年是舞台上绝对的主角。
一位多次观看彩排的市民说,开幕式青春序曲看起来就像一场孩子们的舞会。确实如此。不请明星,主题歌由青少年演唱;8个主角最小的7岁、最大的17岁;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400多人参演阵容中,80%是南京中小学生;礼宾环节礼仪人员全部从南京中学生中选拔——亚青会从一开始,就要打造一场青少年自己的运动会。
他们是前台的主角,也参与了幕后的决策。
亚青会组委会从一开始就成立了一个特殊的组织——亚青组委会执行主席小顾问团,他们由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组成,大多是在南京读书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很多想法,在筹备过程中得以体现。
亚青吉祥物面向全国青少年征集到了上千件作品,经过层层遴选,留下4个方案做最终的候选方案。组委会将决定权交给了亚青小顾问,经过他们的投票,在京就读的台湾大学生王嘉伶设计的中华曙猿“圆圆”成为亚青吉祥物。
火炬的设计则出自南京中学生吴悠之手。亚青火炬“蓝金陵”,是综合性国际体育盛会上首次出现的“男女组合”火炬。
大到口号会徽的确定、开闭幕式的创意,小到助跑手的衣服、明信片的图案,亚青筹备的各个环节、重要节点,无不敞开大门让青少年参与。
亚青会是一场青少年的运动会,它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青少年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惊喜不惊喜。这样的原则贯穿筹办的始终。
在南京的青少年担当起了亚青志愿者的重任。共有10万人向组委会递交了申请。在最终招募的1.3万名赛会志愿者中,95%都是“90后”。
学礼仪、学外语、学技术,冒酷暑、顶高温、战疲劳,在“QQ群”上开会、通过微信联络、在微博上写下每天的感受——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来自南京42所高校和多所中学的“90后”、“00后”,用敬业和奉献诠释了主人翁精神。
“各位亲,从现在开始叫我‘小青柠’吧!”这个夏天志愿者的经历成为他们共同的骄傲。
简约不简单、精炼更精彩,筹办回归体育本源
亚青会筹办伊始,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勤俭办赛,回归体育本色”。从一开始,亚青会就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勤俭办赛的要求,努力实现“让体育盛会回归体育本源”的目标。
要花钱少,还要把事办好。如何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前提下,节俭办赛,南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硬件、软件、赛会规模、人员编制,能省处皆省。筹办期间,压缩经费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坚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原则,27个体育场馆除1个为新建,其余全部沿用2005年十运会场馆。接受广州亚运组委会捐赠的433台检票机,节省近500万元。亚青运动员村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未来的人才公寓和学生宿舍建设,实现了永续利用。
——开闭幕式不搞大型演出,不走豪华路线,不请明星大腕,不搞人海战术,预算不到国内举办的同类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支出的1/10。亚青组委与青奥组委“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国家批准的800人临时编制只用了一半。
——严格过程控制,通过公开、透明的采购方式降低筹办成本。开闭幕式原定电力保障预算1200万元,通过更改舞台舞美设计、降低电力功率需求、竞争性谈判降至339万元,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同类赛会场馆功能流线图设计大约1000万元,实际采购价不到500万元;国际性赛事赛会保险约1000万元,实际采购价不到100万元。
——通过各种方式,将赛事运行中的耗费降到最低。缩短各项服务保障时间;交通、餐饮等服务保障时间与运动员村开村时间紧密衔接,避免空转耗费;压缩场馆安保封闭期,减少场馆经营损失和安检器材租赁费用;简化礼仪接待,遵循国际惯例,制定外宾的参会费用自理政策,不搞高规格接待。
理念与国际接轨、标准也与国际同步。今年3月,南京亚青会唯一示范场馆——龙江体育馆维修改造工程结束,经过103天的升级改造,这座历经17年风雨的体育馆完成了华丽蜕变,成为处处彰显“国际style”的国际化场馆。
借力网络、跨越时空,一场文教体融合的亚洲“派对”
南京亚青会是国内首个将传播主场放在新媒体、世界首个用网络传递火炬的国际性综合体育活动。在筹办过程中,亚青“微世界”被国内外网友热捧。
截至目前,亚青会组委会的官方微博粉丝已经超过14万人,在新浪微博上,和南京亚青会相关的微博,数量超过了110万条。在微信上,南京本地的微信公众平台对亚青会筹办的发布十分密集。亚青火炬传递、开幕式彩排、志愿者工作等,都第一时间在微信上推送给用户。
5月8日,南京亚青会筹办迎来了倒计时100天的重要节点。当天,熊熊的亚青圣火在紫金山巅点燃。
圣火点燃的那一瞬间,深深打动了在现场的叙利亚籍小姑娘阿雅:“我希望我在祖国的朋友们也能跟我一起传递火炬,分享这份快乐。”(下转A2版)
12天后,借助互联网,阿雅的愿望实现了。当天,“圆圆”带着“蓝金陵”来到正深陷战火的叙利亚,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传递。通过阿雅的电子邮件得到消息的朋友们,参加了这次传递,分享到了亚青会的快乐。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动动手指,人人都是火炬手——这次亚青会火炬传递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办法。除火种采集和火炬传递最后一站南京市为现场举行外,其余236个城市和地区全部在网络上进行传递。通过下载软件并进行登录,就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参加火炬传递等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
亚青组委还推出了“亚青圆圆换新装活动”,邀请知名设计师为“圆圆”设计20款不同的民族服装。在亚青火炬网络传递期间,“圆圆”经过国家的青少年如能积极参与,“圆圆”就会身着亚洲民族服装出现在网站首页上。
不到2个月,南京亚青境外粉丝超过12万人,直逼索契冬奥会,而且粉丝增长来源以火炬到达地的国家为主,国际关注度明显上升。
据介绍,截至8月1日火炬回到南京,亚青会网络火炬传递注册人数约128万人,总参与人数近3000万人次。就连科威特的萨巴赫亲王也加入到网络火炬传递队伍,在手机上用指尖为“圆圆”助威。
包括火炬传递在内的各类活动推送,让借助新媒体的亚青会实现文化教育和体育的交融,体现了亚青会举办的宗旨。“不能把老一套强塞给孩子们,而是要用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工具、他们的语言来凸显特色。”杨卫泽说。
在过去3年的筹办过程中,南京共举办了3次奥林匹克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教育活动伴随着亚青会筹办的所有节点。
亚青“同心结”和“亚青小屋”成为亚青会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动。去年底,南京45所学校以抽签的形式确定了开展结对活动的国家或地区。每所学校自己结对,自行建设结对国家的文化小屋。
孩子们行动起来,通过网络自己联系大使馆、留学生等一切可能找到的关系,寻找那个国家中可以结对的学校。45所示范学校中已经有22所成功完成了结对工作,有14所学校通过民间渠道自行解决。亚青会期间,45所学校的文化使者们将在亚青村的文化小屋迎接他们远道而来的朋友,用自己的方式待客。
“在亚青村,小运动员们并不是‘对手’,而是朋友。他们可以在这里认识彼此、了解彼此,在增长知识与见识的同时增进友谊。”亚青组委文化教育部部长陈玉萍说。
借助网络技术,文化教育活动也将在亚青会举办期间达到高潮。在亚洲文化村,运动员们可以和家乡的青少年通过网络现场互动,通过安装各类活动的APP下载程序,扫描二维码了解活动详情,每参加一项活动还可通过网络点评。二维码的设置已经在运动员村布置完毕,接下来在各比赛场馆也将全部覆盖。
善始善终、尽善尽美,筹备赛事让城市更美好
实现办赛会与建城市、惠民生的统一是南京亚青筹备的落脚点。
8月5日,南京亚青组委举行亚青会赛时运行指挥体系第二次联调联试。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在亚青会主运行中心的控制调度下,所有竞赛场馆和城市综合保障团队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实战演练。这是智慧南京的一次大检阅。
设在河西“智慧南京”的主运行中心,是亚青会赛时期间的“大脑中枢”,由24块电子大屏组成的电视墙,实时监控场馆周边交通、环境等情况,各个比赛场馆和保障团队回传的视频、信息在这里汇总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理速度大大提升。
足不出户,随时调用遍布奥体中心周边数千个高空瞭望视频探头,亚青村及场馆尽在掌握中;电瓶车巡逻队加装GPS,24小时在场馆、运动员驻地巡逻;安保人员戴上3G无线单兵装备,对赛场内外发生的治安情况,全程可视化直播……这些“高科技”元素“武装”警力,成为南京警方智慧化指挥监控、警力调动及赛事安保的最有力“助手”。
借力亚青,南京成为国内最早开通4G网络的城市之一,4G试验网首期规划覆盖亚青会、青奥会各场馆,机场、火车站、交通主干道以及南京主要风景区、高校和部分公交车。
这一整套智慧南京的安保及保障系统,将在赛会结束后继续为全体市民服务。
全省和都市圈城市的鼎力支持,让筹办水平更上一层楼。苏皖9市共建安全生产合作的“环宁护城河”、苏皖8市联手推动“区域蓝天行动”……正如南京亚青组委副主席、副省长曹卫星所说:“南京亚青会的举办,为全省广大青年创造力难得的机会,也将对加快江苏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去年11月,南京市出台了《筹办青奥会 提升影响力》的“千日行动计划”,及《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实施计划》,针对城市建设与改善民生进行规划。按照计划,搬迁污染企业、垃圾分类试点、严规治理渣土车、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等举措受到了市民群众好评。
亚青组委副主席、市长季建业表示,以举办亚青会、青奥会为契机,南京还大力实施了轨道交通、干线公路、城市路网等建设工程,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这批基础设施、功能设施、环境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将为城市长远发展和全体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市民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7月18日,@南京发布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主题为“圆圆在南京”的照片,照片的创作者是南京一位普通市民。照片中,亚青吉祥物圆圆来到了中山陵、玄武湖、明城墙、灵谷寺等南京著名的景点,为南京的山水城林代言。
这组照片一经发布好评如潮,“哇好可爱的小猴子,8月份我一定要去南京,一定要把圆圆抱回家!”一位山东的网友在评论中感慨。“风景很美,圆圆很萌,支持亚青,我爱南京!”一位南京网友这样说,在他之后,有20多位网友用了同上作为评论。
打赢办好亚青会攻坚战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今年从4月底到8月上旬,全市组织开展为期百天的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集中检查整治行动。每一位市领导都带领督查组,就亚青场馆建设与安全保障、地铁施工和运营安全、化工企业生产安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水电气管线安全、重大公共安全隐患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水上交通、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安全整治,进行重点督查,及时化解了城市中一大批各类安全隐患。推动筹办工作“善始善终、尽善尽美”。
精神遗产同样重要。“激励一代人”,是伦敦奥运会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南京在筹办过程中提出了“激励三代人”理念——一届令人难忘的青年奥林匹克盛会将给参与其中的青年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影响他们本人的同时,还将影响到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将来的子女,从而让奥运精神和奥运理念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并世代传承。
亚奥理事会对亚青会的筹备给予极高评价。正如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所说:“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严密的组织和良好的设施,我对南京成功举办亚青会充满信心。”